2025年11月5日,朱家角成教集团朱家角成人学校组织专兼职教师、学习团队负责人及朱家角成教集团志愿者服务基地志愿者赴江苏昆山,开展了一场以 “从昆曲根脉到老街烟火” 为主题的人文行走活动。此次活动将工作部署与文化浸润相融合,为社区教育注入了新的灵感与活力。
活动当日早晨8点,参与人员在朱家角成人学校二楼音乐室参加了行前会议。会议由教务主任丁勇秋主持,集团总校长戚新欣发表讲话,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成绩与荣誉,并部署下阶段任务,对老年教育班级管理、学习团队建设及专兼职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戚校长强调,要将人文行走的感悟转化为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的具体成果,不断夯实社区教育的发展根基。

早晨8点30分,队伍在卜翠娣老师的带领下准时出发,前往被誉为“昆曲故乡”的江苏昆山,开启一日文化探寻之旅。
昆曲百戏博物馆:工尺谱建筑里的戏曲盛宴
上午10时,团队抵达昆曲百戏博物馆。这座建筑以传统音乐“工尺谱”为设计理念,空间灵动,演绎着古今传承的韵律。

馆内丰富的昆曲文物史料与沉浸式视听展示,系统呈现了“百戏之祖”昆曲的艺术魅力与发展脉络。

教师们流连于古戏台、服饰道具与手稿文献之间,在方寸戏台品读百年雅韵,深刻感受非遗文化承载的工匠精神与人文底蕴。这里不仅是戏曲文化的集中展示,更成为教师们积累教学素材的鲜活课堂,为今后开发相关人文素养课程提供了丰富资源。




巴城老街:一线天景观下的烟火人间
午后,团队漫步于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巴城老街。老街以“一线天”景观和临河而筑的粉墙黛瓦民居,还原了江南水乡的原始风貌。

街道两侧的古文物展览馆、蟹文化博物馆、昆石馆等专题场馆,通过实物展陈与场景复原,娓娓讲述巴城作为“昆曲发源地”与“大闸蟹之乡”的历史脉络。



队员们特别寻访了热门电视剧《北上》中的场景,如飞鸟北上茶馆、运河人家茶馆,在复刻剧中布局的空间里拍摄“穿越感”照片,体验古今交融的独特趣味。

行走与思考:社区教育的新灵感
此次昆山之行,是朱家角成教集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生动实践。集团始终致力于推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青西三镇联动与多维创新,以“党建 教育 社区”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为终身学习注入新动能。
总校长戚新欣曾表示:“我们正着力打造江南风、数智化、国际范的社区教育新模式。”
此次人文行走正是这一理念的鲜活注脚,将文化传承与教育教学创新紧密结合。
正如朱家角成教集团所倡导的,要“聚焦文化传承,构建终身学习‘精神家园’”,将教育现代化转化为每位学习者的获得感。
这次人文行走活动,正是将优质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效探索。
随着活动圆满结束,参与者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朱家角。这次人文行走不仅是一次文化熏陶,更是一次教学资源的实地挖掘,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朱家角成教集团将继续秉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夯实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根基,为绘就终身学习的动人画卷贡献更多力量。
撰稿:丁勇秋
摄影:张晓明、周清、蒯丽梅、陆德民、许菊娥、陈耀祖
审核:金建平、张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