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青浦区社区教育实验基地优秀项目报告】《乡镇中0—3岁儿童父母学习课程建设的实验》项目报告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8日 来源:徐泾镇 浏览次数:0

《乡镇中03岁儿童父母学习课程建设的实验》项目总结报告

徐泾宝贝屋“父母学堂”

 

一、   项目提出的背景以及意义

徐泾镇是一个城郊结合部的乡镇。生活在这里的03岁儿童以及父母,其文化背景和中心城区有不同的特点,其中有土生土长的乡镇儿童父母,也有各种原因到这里生活的年轻父母。其原有的文化背景是不同的,有其特殊性。因此,我们在推进宝贝屋“父母学堂”建设时,确立了《乡镇中03岁儿童父母学习课程建设的实验》这一基地年度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实践与探索工作,促进“父母学堂”走向“以学定教”;为儿童的发展提供真实的、有效的服务;也为“为人父母”的教育不断地走向科学提供依据。

二、   项目实施的目标

建立系列的“徐泾地区父母培训课程”、及与课程实施相匹配的管理制度,促进本地区的适龄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确立正确的理念、掌握适宜的方法、陪伴孩子成长,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优良的环境。

三、   项目的实施过程

20134月开始,我们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具体如下:

(一)      调查阶段(20131月——3月)

我们的父母学堂每年都进行一些调查。我们在本年度的调查工作中,主要是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调查,其一是对本镇户籍03阶段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二是对于年轻父母对于儿童发展重点关注的方面进行了调查;其三是对于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总遇到的困惑点,进行了调查。(详细见调查报告)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掌握了本地区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基本情况,了解到03岁父母的基本需求和接受学习的特点。为后续父母学堂的课程计划设计和内容的选择、学习途径等方面提供了依据。

(二)      分析阶段(20133月——5月)

1,经过对于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看到了徐泾社区内的年轻父母在关注儿童发展中,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              家长其养育孩子的经验主要来源于长辈和同事之间的交流,具有普适性。但是缺乏个别针对性。

(2)              60%的家长目前所倾向的内容主要有:身体发育和营养、疾病预防、行为习惯和语言发展。

(3)              2岁以上的家长群体中,更多的关注智力开发。

(4)              家长参与“科学早期教育”专业机构的培训,还是处于零状态。

(5)              有近30%的家长,对于机构提到的内容,都感到需要。有随意性的情况。70%的家长还是比较关注自己个体儿童的情况。

2,分析后的建议:

1)运用宝贝屋这个机构,可以适时地开展“机构培训”的尝试,让家长参加,获得帮助。

2)在内容选择上,可以按照家长的倾向性问题进行,这样,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利于家长学习兴趣的提升。

(3)             在辅导家长的形式上,要多样,既要有集体培训,也要有带有情景的培训;既要“口说”,也需要“提供材料”,让家长在“自学——做做”中获得经验。(传统和现代结合)

(三)      课程的编写与初步实践阶段(20134月——20143月)

1,我们在调查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根据《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以及我们原来积累的经验,进行了《父母学堂课程计划》的编写,形成了文本。(详细见文本)

2,在《学堂课程计划》初稿出来后,我们就结合日常的工作,进行了实践。实践情况如下:

1)按照每个月不同月龄家长遇到的养育重要关注点,进行目标设定。

2)根据家长在跟随儿童的成长中,需要适宜的指导方法了解和掌握,进行“中心教师情景指导和入户辅导”两种方式进行。

——中心指导:第一是日常的情景性培训,坚持在“具体场景”中的培训,每周5次,每次2小时,吸引了三百多户家庭的参与。第二是专题培训:围绕《婴幼儿生长发育保健卡》的记录和分析,进行连续5个月的家庭指导,帮助家长掌握宝贝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早期预防。第三是“大型母婴健康亲子活动”、“观看大班幼儿的文艺演出”以及“进入幼儿园的准备”等等活动,邀请了专业机构前来,通过现场报告、参与游戏、观看表演和听报告等形式,培训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

——入户指导:在过程中我们结合哪些没有到“中心”的家庭需要,定时定人入户指导,发放了“科学育儿”的杂志等,拓展父母视野,帮助父母确立科学的儿童观念和早教观念,帮助父母掌握一些方法,陪同孩子健康成长。

(四)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主要方法

1.问题:

(1)             家长对于比较正规的“讲座”类培训方式(包括短信业务辅导),兴趣不高,参与率低;

(2)             家长对于自己宝宝当月的发展状况感兴趣,而缺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

2,解决的主要方法

(1)             在课程的实施中,关注“情景性”,让家长有现场感,身临其景,进入角色,感受儿童的现场表现,促进家长接受新思想、新方法。

(2)             关注“生长发育保健卡”的正确使用,帮助家长,纵向看待宝宝的发展情况,全面分析宝宝的情况,感受宝宝的成长过程各个方面的细节变化,确立发展意识。

(五)      积累的经验和教训

1,        经验:

1)“父母学堂”内容形成了“课程系列”,有的放矢地指导家长,对于管理、实施以及评价都带来了方便,促使我们这个早教点,在服务家长和婴幼儿的过程中,服务内容充实,服务内涵提升。

2)《父母学堂课程实施计划》的确定,有效地促进“宝贝屋”这个早教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2,教训:

1)在课程计划的制定中,考虑到父母的需求,但是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场所、人员条件、经费管理),因此,《课程计划》只是雏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2)在项目实施中,我们由于人手紧张和服务范围广和多,因此,在深入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项目实施的成果

(一)《父母学堂》课程实施计划(课程目标、类型、教材内容、原则、管理制度)

(二)《父母学堂》课程实施案例(VCD

五、项目实施的反思:

(一) “接地气”——内容关注到一个群体的需求

由于是社区项目,必然针对社区百姓的需求进行,所以,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接地气”的特点。本项目关注到一个群体——婴幼儿的父母。这个群体在“为人父母”这个时间段,需要的是“怎样科学养育宝宝”的问题,因此,项目有广泛的现实性以及群众性。

(二) “适宜性”——形式关注到一个群体的接受特点

由于是父母——独立的成人,不是“中小学生”,因此,在开展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群体的兴趣特点和思维特点,不单纯进行讲授,而是结合成人的特点,形式上多样化,有讲座、有情景演示、有参与性活动、有操作性内容等,适宜地辅助父母掌握科学的方法,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

(三)“短平快”——使得“深度研究”缺乏机会

教育研究是一个需要足够的时间以及一定经费的投入,才能做到有深度以及有明显成效。但是本项目由于时间短促,经费前期投入不够,准备工作不充分,因此,还需要改善,有许多不够成熟的地方,将在今后的阶段中继续研究。

1.建立“菜单式课程计划”,便于父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进行;

2. 发挥“父母学堂”工作项目团队的作用,为父母需要提供更适宜的服务;

3. 顺应市级“信息技术平台”的建立,为父母提供更广的信息接纳和交流平台;

4. 定期进行一些活动,检测“父母”的学习成效

5. 定期进行调查,了解父母的需求,为“课程”计划的有效执行和完善,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