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字化平台促进村居学习点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夏阳成校 秦峥毅 施佩娟
一、现状分析
1.学校地理位置的局限性
2009年4月,顺应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形势需要,夏阳成人学校成立,实现了成人学校在全区各街镇的全覆盖。新成立的学校在过去的4年里,一直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几经搬迁。今年初学校正式落成于青昆路100号,新学校宽敞亮堂,背靠淀浦湖万寿塔,远眺松泖九峰,国道和高速公路双龙戏珠般在前后经过。但学校离居民区较远,交通相当不便,从目前来看学校很难吸引广大市民来集中参加系列性、规模性的社区教育学习活动。
2.村居学习点建设的必要性
村居学习点是社区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础,至今已经成为了终身教育体系的落脚点。去年青浦区学指办、区教育局下发了青学习办【2012】5号文件,面向各村居委开展创建“青浦区社区教育标准化学习点”申报工作。夏阳街道积极响应,目前9个学习点已经通过验收,成为了全区首批申报成功的标准化学习点。那么其余19个学习点怎样达到标准化建设评估各项指标,9个标准化学习点如何迈向示范化,在教学活动、教学效果上更上一层楼,使之真正成为社区居民“家门口的学校”,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
3.数字化平台的优势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趋广泛运用,其优点不言而喻。首先对于市民而言,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需求、精力等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可以充分体现社区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次社区教育的开放性、共享性在数字化平台上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数字化技术把社区教育的课堂延伸到了社区的各个角落。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尝试进行数字化平台(学校网站)的开发建设,并将其的推广应用作为今后几年我校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也是促进村居学习点建设的一项举措。
二、研究过程
1.工作机制双轨齐下
通过调查发现,夏阳街道28个村居中,拥有电脑、数字放映设备的情况不容乐观。每个学习点电脑的拥有量为1—10台的仅占70%左右,虽然大部分村居达到了标准化建设的5台电脑的要求,但是离实际市民需要的台数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的村民、居民对社区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参与了较多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他们对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多,针对夏阳市民建设的学校网站一定会成为传播信息、提供教育服务的重要平台,于是我们在工作机制上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夏阳街道遵循“党委领导、行政推进、统筹协调、逐步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大“夏阳街道社区学校网站”的推广力度,加大网上学习的工作力度,形成了社区学校校长、文体中心主任负责,社区学校副校长、村居主要负责人具体实施的机制,旨在大家统一思想,明确网络学习目标和意义,增强网络学习的合力。
二是夏阳成人学校以“办好学校网站,服务社区百姓”的宗旨,形成了以校长、信息主管为主要负责人,全体教师和28个村居学习干部为指导者实施主要工作的工作机制。旨在统一思想,加强对学校网站的建设认识和意义认识,加强对网络学习的指导协调,提高市民对学校网站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切实为民服务,促进学习点建设。
2.行为跟进多项举措
在明确的工作机制保障之下,学校在探索的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做法。
1)两个“送下去”
一是配送电脑。我校借老年学校能力提升机会,在设备添置时,有的放矢的采购了60台电脑,以微薄的力量在硬件上给予各学习点以支持并渲染气氛。街道街道党工委姚哲民副书记、教育局庄惠元副局长参与了配送仪式并讲话,成校校长在仪式上就学校网站的建设意义、推广应用作了说明,各村居主要负责人在接受电脑的时候,纷纷表示感谢并保证一定做到物尽所用。
二是选送课程。开设学校网站是一个旧话题,然而对于我们这所年轻的学校而言是一个新生物,它关乎学校的持续发展,关乎学习点的建设发展,更关乎夏阳市民的终身教育。因此要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其中,网上课堂的质量攸关重要。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决定,网上课堂主要包括:学校开发的课程(含视频)、学校开发的微课程(含折页、照片等),成校教师的教案每人每月2份,这些学习内容上传至学校网站,夏阳市民只要在学习点点击鼠标就可以参与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
2)两个“收上来”
一是学习点风采。学校网站二级栏目专门开设了“学习点风采”页,人气学员、人气教师、学习集锦、特色风貌等等,凡是能反映村居学习点学习情况的信息、照片、视频等,成人学校由信息主管每月收上来,经过甄选,统筹好放到网上,夏阳全体市民都可以点击领略本街道的草根文化,如:章浜“温馨小茶室”选修了黄玲老师的网上课程“英语口语”,在市级观摩课上,学员们的学习兴趣之浓厚、气氛之活跃、效果之明显,让听课的老师们诧异与感动,效果极佳。
二是学习点点击率。学习点标准化建设评估指标规定,全年有50%人次居民参与学习点组织的教育、学习和活动,群众认知度高,满意度不断提升,考核分值占总分的10%。学校开设网站即开设新的学习阵地显然是我街道、我校开展社区教育的形势所需,也是促进村居学习点建设的手段所需,因此我们通过后台管理,把各村居学习点的学习点击率进行统计,把产生的数据作为学习点标准化建设(示范化建设)、街道对村居干部年终考核、成校对村居学习干部考核的一项参考指标。
3)两个“结对子”
一是成校教师分成4个小组,分别和5—6个村居学习点结对子,各小组每月初下村居一次,大家各显神通,和自己所结对的学习点学习干部共同辅导、指导该点市民参加网上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记载有反馈。
二是学校分成2个层面,每个季度由教务处牵头,和离标准学习点有差距的学习点结对子,以学校网站为载体,在必修课程上开展普适性较强的社区教育学习活动;由培训处牵头,和离示范学习点距离短的学习点结对子,以学校网站为载体,在必修课、选修课及网上特色学习上进行强化,做足文章,为学习点更上一层楼做好铺垫,如:在青城社区,利用“青枫艺术团”的社会影响力,推广了我校“生活方式病的自身防护”和“无线电让生活更美好”两门课程,据统计在网络上参与学习的人次最多、人气最旺,因此我们决定把它作为首批示范学习点建设的申报对象。
三、研究成果
1.网站建设显功能
一是拓宽了夏阳市民的学习模式。通过收看社区学校网站视频、网上教案、学习点风采等内容,结合平时的面授讲解、小组讨论、竞赛等方式,提高了市民参与网络学习的兴趣。也打破了学校地理位置的局限性,使更多的市民更方便、更快捷参与到社区教育之中。
二是教师在实战中提升了能力。每位教师根据夏阳市民的学习需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独立或与志愿者教师合作,通过微课程的积累,形成读本、建设课程,这些课程本土化接地气,丰富了夏阳市民学习内容,学校教师专业能力也得到了锤炼。
2.学习点建设上台阶
在街道领导的关心下,在全体成校教师和28个村居学习点学习干部的努力下,各村居学习点建设亮起了新貌。
1)管理体制有加强
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街道的28个村居办学点,都成立了由村居主要负责人担任的领导小组,主要工作由学习点负责人具体落实,成校教师加以联系和指导,下面还聘请志愿者协助日常管理工作,形成了两级领导三级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估体系主要以标准化建设指标设定,因此办学点的工作走向了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示范化,使夏阳街道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有了组织保证。
2)办学经费有保障
学习点的标准化建设作为夏阳街道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了村居委主要领导的考核,学习点风采及学习点击率的统计汇总是一个重要依据,因此个村居委都十分重视,年初都有一定的经费预算,基本保证了社区教育工作开展所需要的经费。
3)教育硬件有提高
在成校给予配送学习点电脑的气氛烘染下,各村居学习点也结合自身特点,增加了硬件建设的投入,整合了各类资源,如:白玉兰女子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等条线,到目前为止,所有学习点的教学设施按配置要求都达到了标准,如:仓桥办学点教学和活动用房由社区电教室、老年活动室和儿童活动室组成,总面积达120平方米之多。
4)社区教育有成效
一是学习点风采多姿多色。学校网站“学习点风采”栏目的开设,旨在反应各学习点的学习活动情况,从目前收上来的内容看,它更是村居学习点建设的目标。塘郁村的村报“今日塘郁”颇有影响力,是繁荣文化事业、促进和谐发展的新载体。现在通过学校网站的建设和推广,“今日塘郁”风采绽放在夏阳的各个角落,尤其是他们上传的丝竹队的培训和演出得到了区委领导的肯定。章浜“温馨小茶室”在网上学习“社区英语”的场景,更是成为了夏阳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座夕阳依然红的丰碑。
二是学习活动量多质高。“处处可学”的网上学习环境方便了广大夏阳市民,激发了他们参加社区教育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学习的人数明显上升,学习面不断增加。青松居委会暑期组织学生参加的“走遍青浦”网上知识竞赛活动成绩喜人,青平居委会组织市民收看的“无线电让生活更美好”课程效果良好。
四、问题和思考
1.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觉得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站的管理和功能开发,学校信息主管要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多媒体知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及时对主页内容更新、网站微博开通等,为夏阳市民提供最新的社区教育信息,不断提高网站吸引力。
2.教师要真正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善于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形成新观念,更善于利用数字化课程,丰富和完善网上课堂的网络课程资源,向受众提供网上学习信息资源。
3.学校和村居学习点应有专职或兼职的、能熟练使用网络设施和各种多媒体设备的管理员,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教师、办学干部、志愿者等的信息知识培训,以此来带动社区居民信息技术知识的普及,提高电脑、网络使用率。
“构建一流学习平台、提供一流教学内容、创办一流社区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目标,我校将努力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学校网站建设从而促进村居学习点发展,使之真正成为社区居民“家门口的学校”,推进夏阳街道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