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实验基地提升市民素养的实践与探索
青浦区白鹤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 赵中培
摘要:社区教育实验基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固定的场所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充分发挥两个社区教育实验基地的功能,来提高市民的素养。沪剧传承基地对提高市民艺术文化素养的作用,我们以实验项目为抓手,开展沪剧艺术教育培训,提升居民文化艺术素养;以实验方案为布局,开展沪剧艺术学习活动,提升居民文化艺术素养;以实验基地为契机,培育沪剧学习型团队,提升居民文化艺术素养。实验农场基地对提高市民职业技能素养的作用,我们利用实验农场基地的优势,注重社区教育课程的应用与推广,提高市民职业技能素养;开展社区教育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市民职业技能素养。社区教育实验基地对提高市民的素养起着重大的作用,能提高市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形成市民积极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道德规范。
关键词:社区教育实验基地 实验项目 文化艺术教育 职业技能教育
社区教育是指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目前,青浦的社区教育紧紧围绕“坚持农科教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传承弘扬区域特色文化,提升市民素养”两条主线进行。为创新社区教育载体,把我区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引向深入,青浦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街镇成立社区教育实验基地,经申报、评审,于2013年1月公布了青浦区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基地,其中白鹤镇申报两个社区教育实验基地:沪剧传承基地和白鹤实验农场基地。一般认为 “社区教育实验基地”,是指区域内农业、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特色资源为社区教育服务的场所、开展社区教育专项活动的场所、社区院校合作开展社区教育实验的场所,它对提高市民的素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白鹤镇两个社区教育实验基地对提高市民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沪剧传承基地对提高市民艺术文化素养的作用
白鹤镇沪剧传承基地成立于2010年4月,
1.以实验项目为抓手,开展沪剧艺术教育培训,提升居民文化艺术素养
在沪剧传承基地,我们开展了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白鹤镇沪剧传承的实验研究》和《沪剧传习馆建设的实验》,并以实验项目为抓手,大力开展沪剧艺术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艺术素养。从2010年始,我们构建了社区学校、文体中心、老龄协会、中小幼为核心的沪剧艺术培训网络,条块联动、相互合作,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沪剧艺术教育系列培训。
(1)传承沪剧,提升青少年艺术素养
沪剧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优美的旋律、委婉的戏曲唱腔、生活化的故事情节等,以沪剧为载体,对少儿开展沪剧启蒙教育,对于陶冶幼儿审美兴趣,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具有独特作用。在上海沪剧院、镇文体中心、社区学校、白鹤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把沪剧这门本土艺术文化纳入幼儿园校本特色课程,并以《开展沪剧启蒙教育,促进幼儿园特色发展的行动与研究》的市级课题为载体,进行沪剧教材创编,沪剧教法探究的实践,在幼儿园开展全园培训,使沪剧艺术从娃娃开始得以传承。其特色:小班念诵“沪谣”——篇幅较短,郎朗上口的上海童谣、儿歌、民间游戏等教材;中班哼唱“沪曲”——篇幅适中,曲调熟悉,反映白鹤本土生活情景的沪曲教材;大班表演“沪剧”——剧情完整,唱演兼备,反映社会热点、节目喜庆的沪剧教材。
小学阶段,同样把学唱申曲纳入校本教材,并编写了《学唱申曲,传承民族文化》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对全校学生开展培训,并把白鹤小学列为“白鹤镇少儿沪剧培训基地学校”,成立白鹤小学“金丝鸟”沪剧演出队,邀请上海沪剧院陈瑜、茅善玉等名家及文体中心吴雪娣来校指导。
中学阶段,在社区学校和白鹤中学共同努力下,从2011年始,把沪剧艺术课纳入学校技能兴趣课程。建立沪剧艺术兴趣班,由社区学校委派沪剧艺术教师定期授课。
镇文体中心、社区学校、白鹤小学每年联合举办暑期少儿沪剧培训班,由文体中心骨干演员和社区学校及白小教师任教,有时还特邀上海沪剧院演员来校指导。沪剧艺术从娃娃开始传承,从少儿开始抓起,沪剧艺术素养扎根于年少心中。
(2)深入村居,提升村民文化素养
镇社区学校、文体中心对沪剧业余队,轮回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并指导村居会及民间组织开展沪剧艺术活动;社区学校、文体中心、老龄协会合作分别在社区学校培训基地,文体中心举办成人(包括中老年人)沪剧文化培训班,做到提高班与普及班相结,长班与短班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每年累计培训300多人次;社区学校和各村居分校密切配合,送教进社区,社区分校组织学员,社区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基层巡回培训,每年深入村居分校巡回培训800多人。沪剧艺术教育培训深入村居,深得民心,提升了居民文化艺术素养。
2.以实验方案为布局,开展沪剧艺术学习活动,提升居民文化艺术素养
我们结合社区教育实验基地的资源特点,以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方案为布局,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沪剧艺术主题学习活动,扩大社区教育影响面和受众面,使更多的市民了解区域文化。
(1)搭建平台,营造良好艺术教育氛围
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方案,搭建沪剧传承平台,以沪剧文艺沙龙形式,为沪剧传承提供沃土,营造更好的氛围。在全镇范围内举办“白鹤沪剧节”历时一周,邀请上海沪剧院、其他省市区县文艺团队及本镇的文艺团队和百姓草根演员共同参与。着力开展系列群文活动,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营造“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建设文化,人人享受文化”的氛围。沪剧节在白鹤乃至青浦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每年8—9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文化下乡主题活动,抽调各路精兵强将,有时也邀请沪剧院乐队及演员,组成沪剧文艺演出队,创编新节目送戏到基层,在全镇24个村居委及企业巡回演出,历时1个多月,每年观众达8000多人次。每次演出精彩之时,群众沪剧迷情不自禁登台表演,真正体验到了沪剧艺术的魅力,深受白鹤百姓的欢迎。同时,把沪剧艺术辐射到千家万户。
2011年10月,举办由白鹤镇社区学校及文体中心承办的“沪剧传承,快乐你我”白鹤镇第三届沪剧节沪剧传承文化展示活动。与会者有区、局、镇、上海沪剧院等领导,有上海沪剧院著名演员,社会各界沪剧爱好者,共同交流沪剧传承经验,探讨沪剧传承发展方向。晚上在白鹤影剧院举办了白鹤镇沪剧传承演出专场,由上海沪剧院演员,白鹤文艺演出队,群众演员与幼儿园师生同台演出,观众达1000多人。
(2)重视人才,开展课程研究培训活动
在社区教育实验基地项目实施方案中,我们特别重视对沪剧人才的培养,以“沪剧大家唱”为主题,举办文艺演唱竞赛,搭建沪剧曲艺竞技平台,积极鼓励群文人才辈出。白鹤很多“明星”就是通过这一平台出名,如白鹤曲艺十大明星沪剧爱好者程菊珍就是其中的一个,她还录制了自己业余沪剧生涯的VCD。
我们走出去,请进来,培养沪剧新秀,交流提高沪剧艺术表现水平。我镇每年邀请上海沪剧院来送戏传经,举办沪剧专场演出,传、帮、带,和白鹤沪剧队演员、群众演员及少儿演员同台演出,以培养沪剧新人和接班人。邀请上海沪剧院各演员为白鹤小学、白鹤幼儿园教师作沪剧演唱专业指导,提升教师的演唱和教学水平,我们每年组织沪剧队人员及沪剧爱好者去上海沪剧院观摩取经。组织沪剧演出队去江浙有关地区、嘉定等地演出,交流表演艺术,创作和传承经验。
我们除了重视沪剧人才培养,还积极开展艺术类课程教学研究活动。
3.以实验基地为契机,培育沪剧学习型团队,提升居民文化艺术素养
社区教育实验基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固定的场所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习型团队建设提供了生长和发展的土壤。我们以沪剧传承基地为契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沪剧艺术社区教育活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培育沪剧学习型团队,提升居民文化艺术素养。
2010年,社区学校、老年学校、老龄协会共同承办组建“白鹤镇夕阳红戏曲队”,队员29名,开展“世博多效应,老人喜盈盈”为主题的“七彩夕阳欢乐行”下村居委巡回演出,历时2个多月共演出24场,观众达3000多人次。自编自演的表演唱《明天生活更美好》、《五个老妈妈世博志愿者》等精彩节目,博得广大村民特别是中老年朋友的好评。我们还主张沪剧曲艺和江南丝竹相结合,成立“白鹤沪剧队”,进入千家万户,培育沪剧情感,营造沪剧广为传承的良好环境。目前白鹤镇拥有12支江南丝竹班,成立“白鹤丝竹总团”,演奏演唱人员有100多人,其中有很多是沪剧团队的演奏演唱人员。每年喜娶婚嫁不少于500场次,以沪剧演唱为特色,自编自演很多贴近农村农民生活的节目,深入百姓人家,进一步巩固了沪剧演唱在群众中的基础。
每年的青浦白鹤草莓节在白鹤镇赵屯草莓基地隆重举办,开幕式和闭幕式上,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沪剧、越剧、江南丝竹等传统戏曲专场。上海沪剧院、白鹤沪剧表演队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节目,白鹤沪剧队演出的“草莓颂”、“白鹤盛开农科花”深受观众欢迎。精彩的文艺汇演使整个草莓节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沪剧学习型团队不但展示了白鹤沪剧艺术魅力,更加提升了居民文化艺术素养。
二、实验农场基地对提高市民职业技能素养的作用
我们利用实验农场基地的优势,在社区教育中,农科教结合,开展多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市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市民观念转变,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市民。
1.注重社区教育课程的应用与推广,提高市民职业技能素养
近几年来,我们切实推进社区教育,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社区教育课程的应用与推广,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市民职业技能培训,为提高市民职业技能素养增添了新的活力。我们应用与推广的社区教育课程有《现代蔬菜园艺》、《瓜果栽培》、《草莓栽培》等,我们专门制定了课程应用与推广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好了教学安排,做好了应用过程材料记录,包括教学安排表、教学过程设计表、学员签到表等。其中《现代蔬菜园艺》、《瓜果栽培》参加国家职业资格类的技能考试,考试合格的市民取得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初级或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草莓栽培》参加农民工上岗证考试,考试合格的市民取得青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职业上岗证书。
我们根据农村市民的特点和要求,注重课程的应用与推广,制定相对灵活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方式上,一是采用“农民大课堂”教学。坚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知识、专业技术讲深讲透,把科学道理讲明。二是采用“田间课堂”、“田间医生”的办法,深入农户田头现场指导,帮助解决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三是聘请专家,譬如:通过举办“草莓发展论坛”等方式,增强果农的理论认识,把握草莓栽培的科学前沿。四是根据教学工作需要,有选择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配以相应的课件进行教学和农作物生产发展信息的传播。在实验农场基地进行社区教育课程的应用与推广,提高了市民的职业技能素养。
2.开展社区教育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市民职业技能素养
我们充分发挥实验农场这块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培训效果。鼓励专业农民参加农业职能技能的培训,主要对专业农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者、蔬菜园艺工、瓜果栽培工、食用菌栽培工等初、中、高等级的农业职业技能工种的培训和鉴定。切实使专业农民掌握农业生产的专项技术,提高专业技能,以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在创业农民培训中,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生产大户等开展以农业产业化经营者(中、高级)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行业专业特点,培训创业农民的科技生产技能、农业政策法规知识、市场运销策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农民创业能力,拓展创业成果。如《瓜果栽培工》的技能操作实践,我们创设制定了春季苗床的制作、育苗培养土的配制、作畦和定植,农药配制及喷施技术,西瓜的整枝技术、嫁接技术,西甜瓜春季育苗、甜瓜立架栽培整枝技术、西甜瓜常见病虫害识别防治、采后加工和处理等板块操作,使农民真正学到实用技能。针对白鹤特色农业,我们还设立草莓育苗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草莓花芽分化的情况,掌握草莓定植技术,草莓病虫害防治以及草莓采后处理等实践技能操作,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很有实用性、指导性。培养了一批对农业生产具有职业技能素养的新型农民。
根据白鹤区域特点,近三年来,我们开办《草莓栽培》培训班就达68班期,培训农民达5000余人次。农民经过培训,引进了新品种,掌握了草莓栽培新技术,尝到了致富的甜头,不少人学了技术更不断钻研新技术。在白鹤订阅《农村科技》一类报刊杂志的人在逐年增加,不少人把兴趣转移到运用科技致富上,学农村实用技术,用新技术劳动致富的风气越来越浓。如,白鹤五里村的草莓果农俞启忠夫妇,通过培训后精心培育草莓新品种“红颜”、“章姬”等,运用新技术种草莓,草莓产量增加,质量更好,在2011年白鹤草莓节上被评为“草莓大王”,成为草莓种植户中的佼佼者。近三年,在许多草莓种植能手中,有5人分别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上海市劳动模范、青浦区“十佳创业明星”和高级农艺师,有1人加入了上海市园艺协会。在实验农场基地开展社区教育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市民职业技能素养。
概言之,社区教育实验基地对提高市民的素养起着重大的作用,我们要围绕市民求知、求学、求乐、求健的不同需求,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实验基地的资源和阵地优势,为社区各类人群提供专项或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服务,开发建设相关的社区教育课程与资源,培育特色课程,力求教学实施形式多样化,教学方式符合实验基地实际、课程特点和市民实际,满足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力求提高市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形成市民积极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 期刊:朱卞 主编 《中国社区教育》2011年第6期 p40-43
2.专著:李惠康 主编《上海社区教育课程指导性大纲》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2010 p1-4
3. 专著:庄俭 主编《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教育》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9 p48-57
4.专著:叶忠海 朱涛编著《社区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p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