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青浦区社区教育实验基地优秀项目报告】《白鹤实验农场学习课程应用与推广的实验》项目报告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8日 来源:白鹤镇 浏览次数:0

《白鹤实验农场学习课程应用与推广的实验》项目总结报告

白鹤实验农场

 

一、   项目实施的背景及意义

白鹤镇是农业特色大镇,白鹤的蔬菜和草莓生产在上海享有一定的声誉。白鹤有很多农业专业合作社,例如:白鹤镇草莓研究所、上海白鹤香丝瓜专业合作社、上海众兴玉米专业合作社、上海春鸣蔬菜专业合作社、上海永胜瓜果专业合作社等。全镇有一大批从事草莓、蔬菜和瓜果生产的劳动者,他们有渴望专业职业技术能力的需求,而作为白鹤成校实验农场,本身就承担着农民职业资格培训的任务。实验农场占地20亩,其中建筑用房面积300平方米,塑料大棚10只。长期以来,实验农场发挥着引种示范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功能,学校的教师都是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学校又聘请了一部分农业类的专家为兼职教师。因此,我们推出了《现代蔬菜园艺》、《草莓栽培》和《瓜果栽培工》三门基地学习课程的应用与推广的实验。

实施白鹤成校实验农场学习课程应用推广的实验,主要是为了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民观念转变,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实验农场“农科教结合”的功能。同时,通过实验,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本地农民的教学方法,形成农场的特色品牌课程。

二、   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主要目标

1.提高农民从事蔬菜种植、草莓栽培和瓜果栽培的职业技能水平,参培人数达1000人。

2.培养农民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与社区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4.形成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课程。

(二)主要内容

1探索符合课程特点和农民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

2探索在课程应用推广时,如何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

3探索课程在本镇及其它乡镇应用推广的运作机制和组织模式。

三、   项目实施过程

(一)      主要做法

1.             以村(居)教学点为抓手,在本镇进行学习课程的应用推广

根据当地农民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我们确定了三门基地学习课程。课程学习的主体是农民,关键就是如何组织管理,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培训的质量。我们及时召开办学干部会议,布置基地学习课程培训工作,每个教学点由村委会推荐6名学员参加学习培训(由学员自主选择一门课程),经学校审核确认后,组成三个班级(草莓班、蔬菜班、瓜果班)进行学习课程的应用推广实验。我们把三个班级的理论课和实习课全部放在农场进行,达到边讲授边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效果。在这三个班级开展学习培训的同时,我们积极调研,根据各村(居)老百姓的不同需求,开展相应学习课程的应用推广,以教学点为单位组班,送教上门,便于管理。在原赵屯地区的教学点开展《草莓栽培》七个班级的应用推广,在原白鹤地区的教学点开展《现代蔬菜园艺》和《瓜果栽培工》四个班的应用推广,由各村办学干部 和任课 老师共同参与管理,。本镇合计培训674人。

2.             由镇社保中心牵头,在部分乡镇进行学习课程的应用推广

实验农场面向的是全区老百姓的农业类职业技能培训,为此,我们在镇社保中心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走访了有关乡镇。各镇社保中心本身就承担着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任务,他们缺少适合农民的学习课程,我们就把这三门基地学习课程推荐给他们,让他们根据各镇的需求,开设不同的课程。我们先后在练塘镇、金泽镇、重固镇、徐泾镇开展了三门学习课程共计十个班级的学习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得到了兄弟学校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提供学习培训的场所,并有专人负责班级管理,协助 任课 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我们主要采用两种培训模式,一是在镇提供的场所进行集中培训,二是对学员相对集中的村教学点进行送教上门,同时安排一定数量的农场实习课。外镇合计培训390人。

3.             成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教研组,进行教学方法的研讨

教研组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校本研究,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最基础阵地。重视并不断强化教研组工作,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名学科、名教师,构建学习型校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社区教育学科的特殊性,教研活动常常被忽视,教师往往单枪匹马,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淡化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成立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教研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年初,我们组织学校的有 老师参加了市农广校组织的市级层面的业务培训,会上 范红伟 教授作了专题辅导;年中,我们邀请本镇农业专家金建明、陆富锦参加学校的教研组活动,指导教学工作;平时,我们定期开展校本研修,探讨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4.             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化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学习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在基地学习课程应用推广的过程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提高学习兴趣,使学员能多渠道的获取和巩固知识与技能。一方面,我们将市农广校提供“三分屏”、录像、PPT等应用于日常的教学中,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学员利用远程教育,观看“三分屏”或进行学分银行的自主学习。通过学习,农民从基本不会使用数字化资源,到逐步学会拼音打字、发邮件、上网浏览等技能培训活动。农民的数字化学习技能有了明显提高,数字化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5.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考试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证明书和上岗就业的“通行证”。在学习课程应用推广的过程中,一套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学习课程顺利推进的保证。没有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往往会造成培训工作走过场,虎头蛇尾。为此,结合学习课程偏重于动手实践能力的特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对学习课程的应用推广做出合理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和班级管理情况,我们在完成学习培训任务后进行问卷调查,总结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好的做法,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学员的学习情况,我们要求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都要参加市(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考试,经考试合格,颁发合格证书。

(二)      存在问题与对策

1.             教师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需要专家引领

于学校 老师大部分是从普教系统转行过来的,虽然都取得了相关学科的职业技能中(高)级证书,但毕竟不是科班出身,相关学习课程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对一些技术要领和操作关键把控不准,会影响课程的科学性、准确性。因此,需要专家引领,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学研究,发挥教研组的功能。

2.             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需要不断摸索提高

我们推出的三门学习课程是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一体化教学课程,重视农民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往往偏重于面授,或者将一些数字化学习资源机械地应用于教学活动。在实习教学中,偏重于热闹,缺乏实习活动的创新和设计,教学手段略显单一。因此需要教研组的力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讨,举一反三,实践反思,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学员培训学习出席率不高,需要政策扶持

参加学习课程培训的学员,大部分是在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工学矛盾比较突出,虽然我们给予他们一定的误工补贴,并对考试合格的学员给予奖励,还是不能保证学员百分百的参与培训学习,而一旦缺课较多,就会影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为确保出席率,需要当地政府(镇、村)的大力支持,加强管理、提高补贴、合理调整培训时间。

4.             学习课程在外镇的应用推广,需要当地政府支持

根据学习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对教学场所的要求很高,除了多媒体教室外,还需要开展实习教学所需要的工具和场所,这些在农场基地必备的条件,在其他乡镇就很难满足,教师只能带一些简单的教具示范(例:电加温苗床的制作),影响培训的效果。因此,需要当地政府支持,特别是农业服务中心能否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

(三)      取得经验与设想

1.             通过实验,我们尝试了政府主导、成校主办、多方参与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建立了统一协调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体系。由镇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镇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社区学校职业教育办公室和镇社保中心负责培训准备及培训后的相关工作。有培训意愿的劳动者可以直接到各村(居)教学点进行培训登记,由职业教育办公室汇总审核后报市(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经审核并备案后才能开展培训。职业教育办公室根据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合理调整、安排师资、场地等情况,有效地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并接受区人保局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全程监管。培训结束后,职业教育办公室将资料交所属项目培训主管部门审核后,再按相应项目经费渠道兑现培训补贴。

2.             通过实验,我们实施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

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体化教学法。根据农民和基地学习课程的特点,在学习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以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重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途径,通过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农民自己的亲身实践,从而使学员获得了宝贵的知识与技能。课堂教学中除了运用讲授法外,还结合运用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提问法、巡回指导法及数字化教学方法。

3.             通过实验,我们尝到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成功的喜悦

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激发了农民学习和获取知识的热情。随着农村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和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的实施,数字化学习已经走进了农村、农家。我们基地和各村(居)教学点都配备了多媒体及教学设施和远程教育网,学员们可以自主进行菜单式学习。

4.通过实验,我们明确了校本课程在实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的意义

实验中,我们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形成了农场学习校本课程。课程为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保障。只要提起白鹤成校实验农场,他们都知道基地有《现代蔬菜园艺》、《草莓栽培》和《瓜果栽培工》这些课程,并且都渴望参加培训,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形成了品牌效应。

四、   项目实施的成果

1.年培训量为1064人,其中964人参加了市(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考试,合格人数943人,巩固率为90.6%,合格率为97.8%。考试合格人员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初、中级)或上岗证书。

2.成立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教研组,教师的课程开发研究意识和合作能力明显提高,实验过程中形成的一些课件、论文、数字化学习资源,参加了市(区)的评比,成绩喜人。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类型

评审单位

获奖等第

主要负责人

1

黄瓜类型识别、包装及称量技术

课件

上海市就业促进会

三等奖

张磊

2

提高《瓜果栽培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论文

上海市就业促进会

三等奖

彭国旗

3

《现代蔬菜园艺》一体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学习资源

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

三等奖

赵中培

4

《草莓栽培》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

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

三等奖

赵中培

5

《现代蔬菜园艺》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

区职成教科、区社区学院

 

赵中培

6

《草莓栽培》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

区职成教科、区社区学院

 

赵中培

7

《现代蔬菜园艺》三分屏

数字化学习资源

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

 

赵中培

8

草莓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燎原项目

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

金奖

赵中培

3.形成了“市(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校职业教育办公室+镇社保中心”三方联动的培训模式,顺利地将基地学习课程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了实验农场的“农科教相结合”的功能,提高了农民从事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成为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提供了专业保障。

4.“一体化教学方法”成为推进学习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并在实验中得以不断完善,产生了一些适合农民培训的教学设计和课件。

五、项目实施的反思

1.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建设是有效推进基地学习课程的关键,课堂教学手段的不断优化,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不断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教学的有机整合,都有赖于教研组这块阵地。

2. 围绕主导产业,拓宽培训内容,开发符合农民实际的学习型课程

基地学习课程的推出要有针对性,开发的课程要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一要围绕主导产业,二要对照农民需求,三要突出地域特色。

3. 选准突破口,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学习课程推进工作的实效性

为了增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要创新学习课程培训的模式,在实行“市(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校职业教育办公室+镇社保中心”三方联动的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加强与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联动,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和“企业+基地+农户”的培训模式。